最近初探《周易》,开篇就是第一卦象“乾”,乾卦的中心含义是“元、亨、利、贞”四个字,被称为“四徳”,象征开创性、通畅性、有益性、可续性,四字之后出现以卦爻数位“初九”引文:“潜龙勿用”。看到此处,当时就为之一振,这不是金庸笔下的降龙十八掌的招式名称么,于是立刻查阅发现,原来降龙十八掌全部出自《周易》!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相传是周文王姬昌被商纣王囚禁时,潜心研究伏羲氏留下的八卦,在八卦的基础上,分解出八八六十四卦。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易经》也成为儒家经典之一。《易经》在我国被尊为“六经之首,大道之源”,深受老子、孔子等古圣先贤和历代伟人、哲人的推崇。《易经》即是哲学、政治学、也是医学、营养学、法学……
同时,《周易》还是近现代国内外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和经济学家、企业家等所重视的蕴藏了万事万物发展变化规律的大智慧之书。

孔子: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孙思邈:不知易,不可以为医。
虞世南:不读易不可为将相。
苏东坡:抚视《易》、《书》、《论语》三书,即觉此生不虚过。
南怀瑾:我始终怀疑《易经》的文化是上一个冰河时期留下来的,不是这一个冰河时期的产物,因为它的科学、哲学的道理太高明了。
南怀瑾先生甚至怀疑《易经》不是这个时期的文明产物,说明越是深入研究《易经》,越会发现《易经》的博大精深。国外的著名学者,科学家也同样对中国的《易经》深感认同:
爱因斯坦:西方科学家做出的成绩,有不少被中国古代科学家早就做出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之一是古代科学家自幼学习《周易》,掌握了一套古代西方科学家们不曾掌握的一把打开宇宙迷宫之门的金钥匙。
荣格:谈到世界人类惟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出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惟独中国的《易经》亘古常新,相距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而与最新的原子物理学颇多相同的地方。
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有一门武功流传甚远,多次出现于《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中,郭靖、萧峰、虚竹、洪七公、张无忌等人都练过此武功,那就是降龙十八掌。作为最绝顶的武功之一,降龙十八掌共十八式,每一式的名字都出自于《周易》:
1) 亢龙有悔. 2) 飞龙在天. 3) 见龙在田. 4) 鸿渐於陆. 5) 潜龙勿用. 6) 利涉大川. 7) 突如其来. 8) 震惊百里. 9) 或跃在渊. 10) 双龙取水. 11) 鱼跃於渊. 12) 时乘六龙. 13) 密云不雨. 14) 损则有孚. 15) 龙战於野 16) 履霜冰至. 17) 羝羊触蕃 18) 神龙摆尾.
北宋期间为二十八掌。乔峰因契丹人身份被驱逐出帮,他将二十八掌减了十掌,成为降龙十八掌,由义弟灵鹫宫虚竹子代传,由此世代传承。
襄阳沦陷时,郭靖和黄蓉把掌法秘笈藏在倚天剑内。南宋末年,继任帮主耶律齐由岳父郭靖传授学全,其后人根底较浅,最多学到十四掌。元末只剩十二掌。后来周芷若取出屠龙刀倚天剑中之秘笈,发现了降龙十八掌,最后完整的降龙十八掌落在张无忌手上。
第一招:“亢龙有悔”。出自《周易·乾卦》中上九:“亢龙有悔”。是降龙十八掌的根本。精要在于有余不尽,一掌之出,必须留有余力,击敌三分,留力七分。

亢龙有悔是最高境界,就是人生巅峰后回归平淡,返璞归真。
第二招:“飞龙在天”。出自《周易·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龙高飞于天空,有利于见到德高望重的大人物。腾跃半空,居高向下给予敌人痛击。
第三招:“见龙在田”。出自《周易·乾卦》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龙出现在田野上,有利于会见德高望重的大人物。转守为攻,可拆解敌人擒拿,顺势反攻,使出又重又快的拍击。
第四招:“鸿渐于陆”。出自《周易·渐卦》(第五十三卦)的九三:“鸿渐于陆。”大雁不在水边栖息却飞落在陆地上,在于巧。
第五招:“潜龙勿用”。出自《周易·乾卦》初九:“潜龙勿用。”龙潜藏于地下,养精蓄锐,暂时不宜施展才能。劲收于内而不发,敌人若敢试其锋而硬碰者,必难幸免。
第六招:“突如其来”。出自《周易·离卦》(第三十卦)的九四:“突如其来如。”来的非常快,出乎意料。去势奇快,攻其不备,出奇制胜,在对手未反应之前,给予致命一击。
第七招:“利涉大川”。出自《周易·需卦》(第五卦):“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需卦象征等待,真诚的坚守正道,光明亨通,有利于办大事。表面平平无奇,实质上猛力聚于掌,可震碎敌人全身筋脉。
第八招:“震惊百里”。出自《周易·震卦》(第五十一卦)的卦辞:“震惊百里,不丧匕鬯(chang)。”。巨雷轰鸣,百里震惊,祭祀者却没有被惊吓洒落一滴祭祀的酒。掌影如浪千重,势道如雷似电,震惊百里,威力无疑!
第九招:“或跃在渊”。出自《周易·乾卦》九四:“或跃在渊,无咎。”在空中飞腾的龙,时而要在深渊里埋伏,不会有过失。由上而下,双招急且快,有如异军突起,让敌人防不胜防。
第十招:“双龙取水”。源于佛经。攻势一分为二,功力瞬间倍增,杀敌人措手不及。
第十一招:“鱼跃于渊”。源于佛经。翻飞跳跃,有若龙腾九霄,以强大爆发力,施以迅杀。
第十二招:“时乘六龙”。出自《易传·乾卦》中的《文言》:“时乘六龙,以御天也。”六条阳爻就像六条龙不断腾飞变化,天象和节气都能从这里看出来。六龙齐出,浩然势大,铺天盖地,最霸气的一招。
第十三招:“密云不雨”。出自《周易·小蓄卦》(第九卦)卦辞:“小蓄,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小蓄象征微小的蓄聚,亨通。浓云从西面的郊野来到了头顶,却没有下雨。掌势来去不定,劲若风云色变,御守、游斗皆宜。
第十四招:“损则有孚”。出自《周易·损卦》(第四十一卦)的卦辞:“损,有孚,元吉。”损卦象征减损,心有诚信,非常吉祥。此招蓄势待发,劲分五重,敌人中一掌如遭五缶,万劫不复。
第十五招:“龙战于野”。出自《周易·坤卦》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龙在田野上打斗,滴下青黄色的血。临危激发奋力一击,有进无退。
第十六招:“履霜冰至”。出自《周易·坤卦》初六:“履霜,坚冰至。”脚踩到地面的薄霜,就知道严
第十七招:“羝羊触蕃”。出自《周易·大壮卦》(第三十四卦)九三:“羝羊触藩,羸其角。”公羊用它的角抵触藩篱,结果角被卡住,进退不得。左右两掌如双龙角力,大肆破坏,造成敌人严重内伤。
第十八招:“神龙摆尾”。出自《周易·履卦》(第十卦)的卦辞:“履虎尾,不咥人,亨。”履卦象征行走,行走中踩到老虎的尾巴,老虎不咬人,亨通。此招专攻背后突袭之人,如生后眼,劲道奇猛,乃解危自救的绝招。
刘老师。真是博学多才,网上看了您那么多的关于石油压裂设备的介绍,受益非浅,没想到对周易还有研究。佩服佩服
多谢盛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