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单引号的用法
计算机的脑回路比较特别:只能理解数字,却读不懂文字。因为数字和数学运算是标准化、有固定格式的,而文字却能够千变万化。
print()函数中引号的用法:当括号内有引号的时候,就相当于告诉计算机——你不需要执行多余的操作,我输入什么,你就打印什么。
2、双引号的用法
在print()函数内不仅能使用单引号,还能使用双引号,两者的效果没什么区别,都能让你打印出一行文本。【注意⚠️:双引号是英文输入法下的双引号,而不是两个单引号!】
有些时候,单引号和双引号可能会在括号内同时出现,比如print(“Let’s play”)。
这种情况下,需要注意区分清楚哪个引号是属于print()函数结构,哪个引号是属于你要让计算机打印的内容,可别“混搭”了。

在python里,『#』常用作单行注释符号,用于解释单行代码。
在print("Let's play")
中,没有被打印出来的引号就属于print()函数结构啦。
不过,在print()函数中,引号里的内容其实也不一定非得是文字,还可以是英文和数字。
相应地,在括号内没有引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往括号内放入计算机能够“理解”的内容,如:数字或数学运算。
此时,print函数会让计算机尝试去“读懂”括号里的内容,并打印最终的结果。
因此,当计算机读懂数据数字后,就打印这个数据。当读懂数字运算后,则打印得到运算结果。

3、三引号的用法
答案是:在print内部使用三引号”’ 来实现跨行输出。【注意⚠️:三引号是英文输入法下的三个单引号!】
没想到吧,除了单引号和双引号之外,print()里面居然还能放三引号。

在Python中,默认所有正确的语法,包括标点符号都是【英文】。不小心用了中文标点的话,计算机会无法识别,然后报错。
在终端里,你能看到的最常见的符号报错提示就是【syntaxError:invalid syntax】(语法错误:无效语法)。


4、转义字符
其实,还有第二种实现换行的办法:使用转义字符\n,像这样:
print(‘我愿意留在汤婆婆的澡堂里工作两年,\n如果我违背工作内容的话,\n将在这个世界变成一头猪。’)
除了\n之外,转义字符还有很多,它们的特征就是:反斜杠+想要实现的转义功能首字母。
比如换行\n代表【+newline】;退格\b代表【+backspace】;回车\r代表【+return】。大家可以按照这种方法记住转义字符的含义。

5、变量和赋值
那么,在信息纷繁的代码世界里,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储存信息,让计算机能够在你需要的时候帮你调用出你想要的信息呢?
你需要借助【变量和赋值】的力量,将繁杂的信息给一一“收纳”好。
name='千寻'
这就是一个常见的“给变量赋值”的动作。在这里,name就是一个变量,这行代码的意思,就是把“千寻”这两个字【赋值】给了“name”这个【变量】。
同理,计算机会把成千上万的数据放在不同的“盒子”里,这样才方便它存储和操作数据。
这个“盒子”在Python中被称为变量,你可以在这个“盒子”里放任何你想放的内容。
这就好比,为了让千寻在日后能在计算机中更方便地找到她的名字,我们帮她把名字收纳进了一个小盒子里,并在这个盒子上贴了个叫“name”的标签。
由于,计算机是一行行自上而下执行代码的,所以当运行到第二行代码name='小千'
时,变量“name”里存储的【’千寻’】就被替换成了【’小千’】。

6、变量的命名规范

除了变量命名之外,还要注意的是:在代码世界中,赋值符号=
不是左边等于右边的意思。仅仅表示赋值动作:把右边的内容放到了左边的盒子中。
代表左右两边相等的符号,是比较运算符==
,虽然他俩长得像,但代表的却是完全不同的意思,可千万不要搞混了。
刘老师博学多才,太厉害了!我娃也在学编程我都看不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