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模电压(common mode voltage):在每一导体和所规定的参照点之间(往往是大地或机架)出现的相量电压的平均值。共模干扰(Common- mode Interference)定义为任何载流导体与参考地之间的不希望有的电位差;差模干扰(Differential-mode Interference)定义为任何两个载流导体之间的不希望有的电位差。
有措施抑制共模电压,共模电压将叠加到电动机的相(线对中点)电压上,导致电动机绕组绝缘的过早失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传统方法是在公共电网和传动系统整流器之间引入隔离变压器或者移相变压器。此时由于变压器的隔离,共模电压将不会出现在电动机上。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专门设计隔离变压器的绝缘来承受由于共模电压所产生的额外电压应力。
尽管这种方法非常有效,并且隔离变压器的漏电感也可以有效抑制输人电流谐波,同时移相变压器还具有消除开关谐波的作用;但是由于使用了变压器,也会使传动系统的成本和物理尺寸增加,且变压器的功率损耗会增加传动系统的运行成本。例如,在额定工作情况下的变压器效率为98%, 此时一个10MW 的传动系统将会损失 200kW 的功率。由于大部分的中压传动系统在现场都是全年运行的,
在中压传动系统中,变频器中半导体器件的开关动作会使整流器和逆变器产生共模电压。如果没那么变压器功率损耗所产生的运行成本是非常高的。

为了分析传动系统中的共模电压,这里给出了中压传动系统的简化结构图,Vcm1和Vcm2分别表示由 VSR和 VSI所产生的共模电压,为了满足电网规范要求,网侧需要用差模滤波器来滤除由整流器产生的开关谐波。电动机侧是否安装差模滤波器取决于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和传动系统的要求。该差模滤波器可以是一个正弦滤波器,用来保证施加到电动机上的电压为正弦波;也可以是一个dv/di滤波器,用来减小逆变器输出电压的dv/dt。如果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由很多具有较小dv/dt的
阶梯波组成,则可以取消差模滤波器。
共模电压的传统解决方法是在中压传动系统中增加一个隔离变压器(或者一个移相变压器配12脉波或18脉波整流器)来阻断共模电压,如下图所示。

定子绕组中点接地,则整流器和逆变器产生的共模电压Vcm作用在变压器的绕组中点上。需要注意的是,在传动系统中引人隔离变压器并不能消除共模电压,仅仅是将共模电压从电动机转移到变压器上。因此,变压器绕组需采取更高的绝缘设计来承受额外的共模电压。

然而在实际中,中压电动机的定子绕组中点通常无法接地。更为实际的做法是将电动机和变压器的中点直接悬空不接地。此时,共模电压的分布则由变压器和电动机绕组对地的寄生电容Ct和Cm决定。二者都是共模电容,只能流过由Vcm所产生的共模电流。
根据变压器和电动机的铁心和绕组结构,电动机寄生电容Cm一般远大于变压器寄生电容Ct。因此,共模电压通常出现在变压器的中点对地电压上,而电动机上的共模电压通常可以忽略。大部分的共模电压作用在Ct上。
另外一种解决共模电压的方案是,设计高绝缘电压等级的中压电动机来承受共模电压。这种方法只适用于需要新电动机的应用场合,它不适用改造已经安装并运行的常规电动机。然而,对中压电动机进行技术改造以实现节能降耗是中压传动系统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